当青春邂逅银发!北科大学子用科技守护长者安康

2025-08-14AI人工智能

  2025年7月21日,北京科技大学井溯智护先行科技实践团深入北京市多个区域开展科技助老专项调研。实践团以创新守护生命尊严,智能传递人文关怀为宗旨,围绕AI赋能银发时代,科技守护长者安康主题,通过专家访谈、社区调研、志愿服务等多维实践,探索智能技术在养老照护领域的创新应用。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青年智慧助力AI+养老守护体系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为民的使命担当。

  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在科技与人文交汇的时代坐标上,以思想为犁,深耕智慧养老的沃土。

  在实践征程的起点,团队成员怀着敬畏之心,以政策为纲、以思想为舵,深入研读《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每一条款,细嚼《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深刻内涵。通过举办读书会,走进中国历史展览馆,让科技为民的种子在年轻的心灵生根发芽,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成为刻进血脉的实践自觉。

  团队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模式,以科学方法倾听民生诉求,捕捉用户的真实需求。在问卷设计上,团队精益求精,构建了包含功能期望、技术适配性、使用体验等维度的调研体系。成功收集了400余份有效问卷,为数据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团队开展街道社区采访。脚步掠过小关社区、华盛家园、龙翔路小区、牡丹园小区与学院路街道等多个区域,采访了90余位中老年朋友及社区工作者,写就90余篇产品需求与建议,当00后遇上银发族,当智能科技邂逅传统养老,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正为老有所安的愿景寻找着最优解。

  当智能防跌技术遇见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团队成员走进了北京科技大学铭德楼,与老教授们促膝长谈。这个功能要考虑老年人的使用习惯这个设计可以更人性化...老教授们以他们特有的严谨与温情,帮住同学们校准了调研的焦距,让年轻的科技创新真正对准了银发群体的真实需求。临别时,一位老教授说:科技要有温度,你们正在做很有意义的事。这句话,将成为智护先行实践团继续前行的力量。

  智护先行团队成员们走进了花园路街道小关社区服务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童心巧手”竹编风铃志愿活动。同学们各位化身“非遗小导师”,带领社区的小朋友们开启了一场趣味横生的竹编之旅。挑选竹篾、学习基础编织技法、设计独一无二的风铃造型……一根根普通的竹条在稚嫩的手中逐渐变成了形态各异、充满童趣的风铃骨架。

  作为需求调研的重要补充,实践团深入学院路街道老年大学开展银龄巧手帆布包制作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采用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在代际协作中深入洞察老年群体的行为特征与需求痛点。

  ·在追求科技普惠的道路上,他们走进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倾听特殊群体的声音。他们志在开发更具包容性的设计,让科技温暖每一个需要守护的生命。正如博物馆墙上的那句话: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为了更好地宣传,实践团自主创作了吉祥物—智小护,制作宣传海报与折页,设计明信片与钥匙扣书签等文创作品。巧妙融入团队与科技元素,彰显青春风采。

  井溯智护先行科技实践团创新打造1+N新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起立体化、多维度的宣传网络:以微信公众号为核心阵地,小红书、抖音、微博、B站等平台同时运营。

  在此过程中,团队实时记录全过程。微信公众号推送已发表十余篇,总浏览量已超3000,点赞数300+,转发量200+。在微博、抖音、小红书上同步展开,浏览量达2000+。

  通过差异化内容策划和传播策略,团队不仅记录了实践全过程,更让科技助老的故事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每一篇推文、每一条视频,都在传递着科技赋能守护的温暖力量。

  

  

  a/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