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以“双百行动”赋能紫金县高质量发展 ,中外智者共话AI未来上海实践点

2025-08-12AI人工智能

  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部署,华南农业大学以“双百行动”为契机,立足紫金县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组建跨学科专家团队,聚焦城乡规划、农文旅融合、生态建设等领域,开展全链条规划设计技术服务,通过“高校所能”对接“紫金所需”,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学校已完成1个典型镇、30个典型村规划设计,4个“美丽庭院”示范片规划,2个农文旅项目的IP形象和项目发展规划设计,以及紫金商会林、秋香江“一江两岸”景观提升和沙子坝风貌提升等多项专项设计项目,规划设计总面积达500余平方公里,规划项目金额超3.5亿元。

  记者了解到,华南农业大学组建15支城乡规划设计团队,投入300余人次深入紫金县蓝塘镇、龙窝镇等1镇30村,开展航拍、测绘及实地调研。团队构建“产业规划+风貌整治+节点设计”三合一框架,整合生态、景观、建筑等多学科技术,因地制宜制定镇村发展路径。目前,团队已完成31项规划成果,覆盖面积超500平方公里,为典型镇村建设提供全域科学指引。

  此外,华南农业大学组建2支专业队伍,协同紫金县推进“美丽庭院”建设,选取凤安镇佛岭村、仁里村等4个典型村为示范点。设计团队深入调研20余次,结合当地“禾坪说事”基层治理经验,召开8场意见收议,收集30余条群众建议,力求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融入现代生态理念。目前,团队已完成50余户“美丽庭院”方案设计,建成25户,形成10户以上连片示范片2片。佛岭村通过“庭院+家风”“庭院+经济”模式,将客家文化元素与绿植景观相结合,打造出兼具实用性与示范性的乡村微空间,以“小美”庭院扮靓“大美”乡村。经过第一期建设,凤安镇在紫金县妇联举办的“美丽庭院”建设评比大赛中斩获二等奖,并获得相应的奖补资金用于第二期的建设。

  针对紫城镇黄花村农文旅项目需求,华南农业大学组建专项团队,结合500年茶文化、进士文化及番客屋建筑文化,构建“茶园观光+非遗体验+田园研学”复合业态。团队规划茶园观光、古驿道徒步等经典路线,联合惠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发宋代点茶研学课程,引入AI技术打造数字化体验场景,并设计特色IP“黄花韵韵”与“绿蝉子”。2024年,黄花村游客量达5.5万人次,带动村民收入220万元,黄花庄园获评“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华南农业大学组建专项团队,完成秋香江“一江两岸”生态景观带、沙子坝景观风貌提升等规划,整合农学、设计学、生态学资源,协助动员紫金商会认捐超200万元,建立“引导+社会共建”模式。项目种植三角梅、紫花风铃木等观赏苗木3.3万棵,配套森林步道、休闲凉亭,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此外,学校还捐赠价值50万元的绿化苗木和肥料,支持凤安镇乡村绿化建设,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每日一词 | 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 global 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每日一词 | 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 global 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202507/31/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如火如荼进行之际,由中国日报社主办的“智者对话,共创未来”《围炉漫线日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体验+对话”的双线模式,立足上海科创高地,放眼全国AI发展,旨在向世界阐释AI领域的“中国方案”。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日,中国日报社外国专家石花姐(Stephanie Ann Stone)和欧文(Owen Thomas Fishwick)深入WAIC展区,化身探馆主播,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生动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医疗、民生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两位外籍专家通过镜头,记录下他们体验国产AI技术时的真实感受,捕捉AI技术如何深度融入城市运行与居民生活,并制作成“中国AI方案的全球价值”主题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

  次日,在上海中心花园厅举行的圆桌对话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埃森哲亚太区联席CEO関戸亮司(Ryoji Sekido)通过视频连线参与讨论,商汤科技亚太区CEO史军,中科闻歌董事长、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王磊,百度秒哒产品部总经理朱广翔,来也科技CEO汪冠春,福瑞泰克智能驾驶首席架构师李帅君,傲鲨智能销售副总裁朱兵,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院长陈雷、一号农场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方俊、Zand Bank首席执行官陈玉涛,“菁客”CEO、联合创始人郎牧晨(Beecher Ashley-Brown)以及科技博主李·巴雷特(Lee Barrett)齐聚一堂,围绕技术突破、产业发展、创新应用、治理规则、国际合作等维度,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洞见的探讨。

  上半场对话紧扣“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中国实践”主题,嘉宾们从宏观视角出发,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例,剖析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态度,并结合中国在政策支持、平台建设、算法创新、数据治理、人才集聚、国际协同等方面系统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共同探讨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协作趋势与治理经验。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社会和经济的各方面,尤其是这次来参加上海的人工智能大会,有更深的体会。我们中国的创业者作出了非常好的贡献,比如DeepSeek这个模型的开源,为AI的平权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一系列的作用。”

  作为阿联酋第一家数字银行,Zand Bank首席执行官陈玉涛表示,去年与中国企业蚂蚁数科建立合作关系,构建出一套金融推理大模型可以大幅降低金融机构应用AI的成本。他认为,这些经验是中国技术走向海外市场的重要参考。

  在谈到“科技向善”这一话题时,嘉宾们一致认为,上海在AI治理实践中先行先试,为全球AI治理规则的制定贡献了“中国经验”。 嘉宾们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应始终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确保技术能够真正服务于人类的福祉。

  百度秒哒产品部总经理朱广翔强调,AI不应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而是一个全民的技术的狂欢, 因为各行各业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改变自己的业务,提升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人民的生活。

  下半场对话聚焦“共创未来”,企业代表们结合自身实践,生动阐释了AI技术应用场景如何造福人类。他们以鲜活的案例,让观众切实感知中国发展AI的核心意义,并结合企业扎根上海的实践,阐释了上海如何依托完备的创新生态、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及高质量的人才储备,推动AI项目从“概念”走向“场景”、从“场景”走向“规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商汤科技亚太总裁史军称,商汤十年发展史堪称中国AI产业从深度学习时代到大模型时代跨越发展的微观缩影——从算法创新到行业渗透,每个里程碑都折射出技术商业化的艰辛挑战和巨大价值,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实战经验。他表示,“我们怀着开放的心态,愿与全球伙伴分享这一份‘中国经验’”。

  傲鲨智能销售副总裁朱兵分享了公司如何成长为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的领头羊。他说,上海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完善的产业链,为人工智能企业的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为一个硬件的公司,我们特别感谢一些大模型公司、算力公司和我们所有的语料公司,感谢上海整个的人工智能生态环境,帮助到傲鲨完成了这样的一个硬件产品的迭代和升级。可以说,我们在上海这一块福地里面,得到了很多的红利。”